top of page

—個畫家的哲學邏輯


在一個沒有絕對美的世界裏,藝術工作者如何去審視自己的創作是否矯揉造作?尤其「當代藝術」講究創作的過程,摒棄了所有的規則和條例,毀譽的界線愈來愈模糊不清。當準則出了問題,爭議有所產生時,要釐定創作的好與壞,必須借助歷史的審美觀與思考邏輯。在英國生活了差不多二十年的畫家谷敏昭(Christopher Ku),深受哲學思潮的影響,在他的作品內流露出哲學邏輯的井然有序,觀眾透過他的畫作也許能找到一個藝術審美的答案。

Chris自言早在英國回來前已達到自己的藝術頂峰,回港除了是想將自己的經驗與後輩分享外,亦會作教育的工作培育下一代。

哲學論


乍看Chris的畫作,其筆下作品充滿着象徵意味的符號,在客觀的形狀物裏,看似隨意的結構卻見井然的秩序,符號隨着色彩的淡出淡人,兩者相輔相承下表現出構圖的空間層次,在如斯豐富的畫面裏卻出奇的和諧,不會帶來擾亂之感。Chris的風格特色難能可貴在清晰可辨的筆觸,對於這種畫作個性,Chris歸功於哲學的邏輯思維帶給他審美標準的辨別法,「哲學家的基本特質是他們無論面對任何問題,均抱以一個客觀的角度去解釋問題的根源所在,不像一些藝評人,胡亂把一些藝術的專門理論套落別人的作品之上,這種主觀的角度往往帶來錯誤的見解。」藝術家在創作的過程中都以特定的形式、世界觀、宗教或哲學去指導自己的藝術實踐,尤其是面對着這個價值瓦解的年代,Chris追求着一種能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完美藝術,「哲學角度是根據過往的經驗,及多種社會因素與理論來釐定準則,這種文化知識能辨別價值的真偽,當中固然會有所偏差,但亦不會過分偏離真實答案。」在哲學的影響下,Chris的藝術美學建基於承先啟後的觀念中。

技術論


Chris自十五歲起便留學台灣,從那時開始接觸繪畫藝術,後遠赴英國修畢藝術碩士學位,在求學期間已經屢次獲得藝術獎項,多年的繪畫經驗讓他明白到要提高技巧及層次,必須循序漸進,按部就班,「就我的見解,繪畫主要分開三個階段,第一必須學習基本的知識,包括技術上及審美的眼光;接着是嘗試去接觸不同門派的畫風,摸索內裏的優點和缺點,與及是否適合自己的筆觸;最後是從累積的經驗深化個人風格。」Chris的繪畫生涯三十多年,他自覺早在英國回來香港前已達自己的藝術最高峰,在這次他的個人展覽《Beyond Boundares(無邊界)》裏,展視了他近十年的創作,而定名為《無邊界》,是Chris貫徹其一向的哲學思維,「這次定名是抱着一個開放的態度,無論看的人是否認識繪畫,也希望他們能以哲學家的科學角度去觀賞。」看Chris的作品就像看一本心靈叢書,在指示方向的符號裏乍現着斑爛的色彩圖騰,圖裏的啟示像叫眾人應走向色彩豐盛的人生。

CHRISTOPHER KU 

bottom of page